警惕紅木中帶有檀梨等字眼
明明是風車木,卻標榜為“黑紫檀”;明明是古夷蘇木,卻號稱“巴西花梨”。日前,浙江省消保委對杭州6個家具市場54家紅木商鋪進行調查,涉及廣東、江蘇、北京和浙江等地的家具生產企業(yè),調查報告顯示:家具市場“傍紅木”現象普遍,一些類似紅木的木料,在名稱上加入“檀”、“梨”等字眼,便以假亂真,身價直追真紅木。
紅木家具
浙江一消費者日前花了8萬元買了一套標稱“紅酸枝”的家具,結果鑒定出來是風車木,跟紅木根本不沾邊。浙江省消保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利用消費者缺乏關于木材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不少商家把鐵木豆叫作“紅檀”,把維臘木叫作“綠檀”。此外,為瞞天過海,許多商家在銷售中違反浙江省地方標準DB33/264—1999《紅木家具產品標識規(guī)定》,對廠名、質量等級、漆質等內容盡量少標或不標。在此次被調查的所有商鋪中,100%商鋪未符合該規(guī)定。
紅檀手串
調查還發(fā)現,受利益驅使,部分號稱全紅木的家具實際使用了非紅木木材作為輔料,比如用椴木做紅木家具雕花部位,用水曲柳做背板等,但標簽上卻不提輔料名稱。以一套用材約3立方米的大果紫檀家具為例,若能在這套家具中摻入10%的邊材,每立方米的家具成本就能“節(jié)省”4000元左右。另外,紅木家具市場以次充好現象亦不少見,即便是同類木材,因具體材種和產地不同,價格也差異較大。譬如紅酸枝木類中的“絨毛黃檀”和“交趾黃檀”,前者主產自南美洲,目前價格在7000元/立方米左右,而后者主產自東南亞,價格卻高達50000元/立方米。商家就利用這一點,混淆產地和樹種,謀取不正當利益。
紅酸枝家具組合
浙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紅木家具時,務必向經銷商索要木材進口單據等相關證明材料來驗證木材的身份,還可委托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進行鑒定或要求經銷商出具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報告。
- 上一篇:清代和明代紅木家具造型風格不同
- 下一篇:紅木家具原材料里到底能不能摻樹皮